青砖里藏着掌纹的走向
木纹间浮动着时间的重量
指尖抚过这面墙
1935年的呼吸突然在石灰缝里苏醒
那是一道裂缝里涌出的光
照亮了后来所有的黎明
遵义会议旧址的青砖黛瓦
可追溯至转折之年的寒冬
九十载春秋淬炼过万千烽火
凝成中国革命破晓时刻的永恒记忆

寻 | 解读建筑密码
推开老城子尹路96号的木门,入目是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歇山式屋顶覆盖小青瓦,老虎窗在屋脊两侧悄然开合,外廊立柱以深赭色木料撑起岁月。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旧址大门
贵州遵义作为黔北重镇,扼守川黔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会议旧址位于遵义花岗区老城核心区,既是遵义政治经济中心,又毗邻天然制高点凤凰山与水上交通线湘江河,为会议召开提供了天时地利的保护。会议旧址原为柏辉章公馆,这座建筑当时在遵义城内无人不晓,红军到达遵义城之后,柏辉章家人吓得逃跑了,红军总司令部便驻扎了进来。
这座砖木建筑面积为862平方米,是20世纪30年代黔北地区权贵宅邸的典型代表,却在中西合璧的设计中暗藏时代变革的隐喻。主楼采用民国初期典型“走马转角楼”制式,东西对称布局符合传统礼制。建筑主体为穿斗式木构架承重,12根金柱直径达40厘米,黔北杉木经桐油浸渍,至今未现虫蛀。青砖墙体以“三顺一丁”砌筑,石灰糯米浆勾缝,厚度达60厘米的围护结构形成天然温度调节层。

遵义会议旧址建筑全貌
歇山式屋顶覆盖阴阳瓦作,正脊灰塑卷草纹虽非遵义会议后新增,却在历史的诠释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卷曲的草叶象征着革命火种的生生不息,外廊采用西式券柱结构,16根赭色木柱内嵌铸铁芯,柱础雕刻巴洛克式茛苕叶,与中式万字纹窗棂形成文明对话,建筑底层防潮层以三合土夯实,架空30厘米的通气孔至今仍能有效抵御黔地湿气。
建筑装饰细节
楼内二十间房室按历史原貌陈列,二层东走道尽头的会议室不过27平方米,却举行了决定红军命运的重要会议。屋子中央陈列着一张板栗色的长方桌,四周围着一圈木边藤心折叠靠背椅,共20只,这便是出席遵义会议人员的座位。东壁有一只挂钟和两个壁柜,其中一个壁柜上嵌着一面穿衣镜;西壁是一排轩亮的玻璃窗,透过窗户,仿佛能看到外面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

会议室家具陈列
铸 | 凝固历史风云
由于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屡遭挫折,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多人。红军原拟往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觉察后集结近20万军队设伏,党中央领导内部就战略方向发生争论,毛泽东建议改向贵州。12月12日通道会议上,毛泽东力主入黔,遭到博古、李德反对,会议未决大方向,仅部署西进黎平。进入贵州后,12月18日黎平会议多数赞同毛泽东意见,作出相关决定并决定攻下遵义后总结军事经验教训。
1935年1月2日,在红一军团第二师协助下,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率军委纵队及后续部队安全渡过乌江。至1月6日,中央红军主力从三个渡口全部完成渡江,突破了乌江天险。随后,红一军团第二师于1月7日成功袭占遵义城,为中央召开重要会议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军事教训,重新确立正确的军事路线和领导核心,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油画
遵义会议对红军战略及党内领导结构作出重大调整。会议改变黎平会议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决定,提出红军北渡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根据地。在组织人事方面,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组成的“三人团”及他们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明确仍由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为党内委托的对军事指挥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同时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军事指挥的帮助者,其对军队指挥及重大问题决策得到其他领导人承认。

遵义会议雕塑
遵义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红军跳出敌军包围圈,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陕北,保存了革命火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逐渐确立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
承 | 激荡时代回响
如今的遵义会议旧址,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红色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晨曦初露时,第一批参观者已在门前排队;黄昏时分,白发老者扶着栏杆凝望夕阳,与年轻学子擦肩而过。

参观遵义会议旧址的游客络绎不绝
1984年邓小平同志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匾额高悬门楣,与建筑共同构成永恒的精神坐标。如今漫步其间,仍可触摸到门框上岁月包浆,听到木楼梯的吱呀回响,感受穿越时空的信仰温度。

遵义会议旧址匾额
2015年修缮工程采用传统工艺,以桐油石灰勾缝修复砖墙,用黔北古法重制木窗棂格。建筑周边环境整治还原历史街巷尺度,让红色遗址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着庄重的历史表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文案、排版 / 李海辉
相关资料及图片来源 / 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新华网、人民网、求是网等
审核 / 陈韬澜、曾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