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刚性与柔性长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报告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助华 教授
时间:2025年7月5日,下午14:30-17:00
地点:曾呈奎楼 208
报告摘要: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不仅可用于光伏电站,还可用于航空航天、建筑、可穿戴式发电器件等领域。目前,小面积(<0.1 cm²)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超过26%,接近基于硅的商业技术水平。然而,PSC面临着长期运行稳定性不足的难题,这使得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从提升转换效率转向改进电池的运行稳定性。为此,科学家们发展了如液相处理方法等来钝化钙钛矿材料表面的缺陷,抑制材料运行环境下的老化,从而实现了能长达数千小时稳定运行的太阳能电池,但器件的面积仅有数平方厘米,无法满足商业化(需达到900 cm2左右)需求。本报告将介绍团队最近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基于气相的处理方法——气相氟蒸汽处理方法,能在常压下与钙钛矿表面进行大面积均匀钝化反应。与传统溶液处理方法相比,氟蒸汽处理实现了明显更均匀的表面钝化效果,使得整个薄膜能够大面积均匀展现出长的光致发光寿命,同时显著减少了诱发材料降解的缺陷源,从而在可企及的器件区域内实现了效率的一致提升和模组寿命的大幅延长。本报告还将介绍我们关于大面积柔性钙钛矿电池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是晶界强韧化处理的高疲劳耐久性的长效稳定柔性钙钛矿模组。
报告人简介:
张助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江苏特聘教授。长期从事纳尺度物理力学研究,在Science、Nature Mater.、Nature Nanotech.、PRL等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被SCI他引10000余次,连续进入2020-202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序3),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学术奖励;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mart and Nano Materials副主编,《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和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al Letters 编委等。